一、預算是什么?
首先從字面意思如何理解“預算”,預算到底是什么?其實,漢語詞語本身在演變的過程中,就告訴了我們預算的精髓。
“預”,是“預先、事先有準備”的意思;“算”,是“估計、計數、推算”的意思。預算貌似一個詞語,但其本身就蘊含著兩層寓意,在預算管理變革的過程中,無處不在體現著這兩個字的精髓。有人說,預算管理是一個財務工具,但是預算其實是一種思想、一種文化、一種境界。
“夫未戰而廟算勝者,得算多也;未戰而廟算不勝者,得算少也。多算勝,少算不勝,而況于無算乎?” ——孫武《孫子兵法》
兩千多年前,中國杰出的軍事學家孫武在《孫子兵法》中,連用七個“算”字,把戰爭的推演與勝負的關系,描述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眾所周知,這一法則同樣適用于現代企業的競爭,適用于全面預算的推行。
二、為什么要做預算?
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”。——《禮記 中庸》
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管理的經典“PDCA”戴明環,都強調提前計劃的重要性。
每年四季度,站在年終歲末的路口,作為一個組織,如何讓組織內部不同職能、不同角色達成統一的目標,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。如果目標不統一,組織內部各說各話,各自為政,那就無法統一組織、計劃和行動,無法協調資源,不能集中優勢資源攻堅克難,也就無法達成組織的戰略目標。
如何用一個工具實現對所有企業的管理,擺在了大家的面前。管控工具既要有全面性,也要有科學性,還要具備前瞻性。要管住風險,但不能扼殺新業務到靈活性與創新性,經過我們全面調研與研討,一致認為財務工具是管理的通用語言,預算又是具有前瞻性的、思考未來的系統工具,于是明確提出以“全面預算管理和目標績效管理為綱”的管控框架。全面預算是牽引,目標績效是鞭策,形成公司經營業務的閉環管理。
“戰略——經營計劃——預算——目標績效管理”的閉環活動,是企業經營的主線和生命線,而預算是從定性到定量的關鍵環節。沒有預算,戰略只是目標和方向,經營計劃只是策略和舉措,而預算的作用就是把經營計劃的內容貨幣化,讓經營策略變成具體的財務數據,可以執行、可以控制、可以評估。
三、如何做預算?
全面預算管理推行,從操作流程上分為五個步驟,即:預算編制、預算執行與控制、預算反饋與分析、預算調整預算考核。
在全面預算管理推行過程中我認為銷售預算的編制是核心; 預算分析是重點,預算調整是難點。銷售預算是預算編制的起點,是龍頭,是預算的主動方。初期編寫常見問題包括,照搬歷史數據、以產定銷、按照上級部門要求或者領導指示填空。這些問題的共性就是以自我為中心,脫離市場、沒有站在市場競爭的角度看問題。這些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我們,為此我們啟動“企業現代管理推動項目”,明確提出要深化全面預算與目標績效管理,目的就是要解決這些困擾。
經過我們管理層不斷地探究,形成了兩大思想共識。
第一,大預算思想的形成,即將全面預算管理與公司戰略規劃、年度經營計劃三者有機結合起來,做“大預算”的編制,戰略規劃方向和宏觀目前,經營計劃明確“做什么事、誰來做、怎么做”,全面預算核心任務是“把經營舉措貨幣化”,可衡量,可計量,可實施,可控制。
第二,牽住預算編制的牛鼻子,就是要建立市場情報體系。要跟蹤產品發展趨勢、獲取競爭對手情報,通過市場洞察和趨勢研判,提出產品的增長目標,不同產品之間增長率不能一概而論,目標設定要與市場對比,以此評估產品發展快還是慢,而不是夜郎自大,沾沾自喜。如果市場增長30%,我們公司增長25%,也是要檢討的;如果市場萎縮10%,我們能維持份額不變,就要提出表揚。